《其他電》鴻海飆漲逾5%衝近18年高 法人按讚續加碼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獲美系外資看好AI需求將帶動營運轉型,有助營益
率及獲利提升,將目標價茲舉調升至400元,激勵近日股價上攻,今(20)日開高後放量勁揚
5.74%至239.5元,終場大漲5.3%、收於238.5元,雙創2007年11月初以來近18年高。
鴻海股價4月中下探112.5元的1年低點,隨後緩步震盪回升,以盤中高點計算,半年來已強
彈達1.13倍。三大法人近期持續偏多操作,上周合計買超2萬8940張,其中外資買超2萬9665
張、自營商買超7729張,投信則賣超8454張。
鴻海2025年9月自結合併營收8370.67億元,月增達38.01%、年增14.19%,刷新歷史新高
,使第三季合併營收2.05兆元,季增14.47%、年增10.99%,改寫同期次高、歷史次高。累
計前三季合併營收5.49兆元、年增16.27%,續創同期新高。
展望後市,隨著第四季AI機櫃出貨持續放量,資通訊(ICT)產品進入下半年出貨旺季,鴻
海預期第四季營運將持續成長、呈現逐季走揚態勢,但仍需密切關注全球政經局勢及匯率變
化影響。鴻海預計11月12日召開法說,說明第三季營運概況及最新展望。
美系外資日前最新出具報告,肯定鴻海的競爭力與全球布局策略,使其得以長期穩健接單
,看好AI伺服器將帶動營運重心自智慧手機轉向數據中心,推動營益率及獲利成長,將明後
2年獲利預期調升20%與26%,目標價自263元一舉調升至400元,維持「買進」評等。
美系外資認為,鴻海的全球化生產模式,可降低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系統與零組件的垂
直整合,可提升效率並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且全球各地均設有大規模生產據點、而非僅是
維修與服務據點,能提供客戶多元化選擇,營運策略展現長期穩定接單所需的基本要素。
美系外資預估,鴻海2025~2030年間營收結構將大幅轉變,AI伺服器等雲端網路產品營收
占比將自2025的38%升至2030年的67%,成為主要貢獻來源,包括iPhone等消費智慧產品占
比則自59%降至29%,仍為主要業務之一,電動車業務占比約維持4%。
雖然電動車事業因規模小、研發投入高及市場價格壓力,明年投資報酬率(ROIC)仍為負
值,但美系外資看好隨規模擴大與自製零組件能力強化,長期具上行潛力,並認為主要風險
並非電動車業務失敗,而是2026~2027年AI成長可能放緩,導致毛利率與獲利成長觸頂。
獲利結構方面,美系外資看好雲端網路產品的營業利益占比,將自2025年的55%增至2030
年的70%,消費智慧產品自60%降至25%,電動車由虧轉盈、貢獻5%。看好鴻海營益率自2
024年的2.9%升至2027年的3.1%,2025~2027年獲利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37%。
整體而言,美系外資認為鴻海正從智慧手機製造商轉型為AI伺服器與雲端基礎設施的全球
領導廠。AI伺服器的高平均售價、高自動化與全球產能配置,將帶動鴻海中長期毛利率穩定
上升,支撐公司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