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民間版關稅衝擊影響評估出爐!若達20% 26%企業估損失逾3成
【時報-台北電】美國對等關稅暫緩大限將至,至今仍未公布對台灣課徵稅率,外傳行政院副
院長鄭麗君最快本周再次赴美,與美方展開第四輪實體磋商,盼爭取稅率不高於日韓等競爭
對手。藍白邀請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擔任召集人推動的「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21日公布期中
報告成果,受訪238家廠商中,有88.5%為200人以下中小企業,且超過五成表示已受美擬課
關稅的直接影響,且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10%至30%,其
中更有26%直指恐損失三成以上。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年4月舉辦在野領袖峰會後,邀請管中閔擔任召集
人成立工作團隊,推動「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並於21日公布期中報告成果,由民眾黨政
策會執行長賴香伶主持,出席者還有管中閔、政大教授林祖嘉、藍委賴士葆和白委黃珊珊。
管中閔開場時先說明,由於美國關稅政策還沒出來,現在都只能做揣測,國家政策研究基
金會和政策會調查時,也發現廠商回應不是那麼熱烈,所以報告結果樣本有限,結果只能供
大家參考,還不足以成為定論。
根據調查報告,受訪238家廠商中,有88.5%為200人以下中小企業,超過五成(50.5%)
表示已受到美國擬課關稅的直接影響。在模擬10%關稅情境下,近六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
下降或無明顯變動,但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10%至30%,
其中更有26%直指恐損失三成以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規模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所受衝擊
最劇烈,高達35.8%預測營收將減少超過30%。報告指出,這類企業通常資本薄弱、客戶集
中、議價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貿易壓力,難以撐過長期陣痛期。
調查報告指出,在模擬美國課徵20%對等關稅的情境下,傳統產業將首波受創。橡膠製品
業與其他製造商衝擊最劇,高達六成以上廠商預估營收將縮水逾三成,金屬製品、電力設備
、塑膠與基本金屬業等加工產業也普遍預期營收下滑,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導向產業
同樣無法倖免。
而調查告報與經濟部近期外銷訂單統計吻合,今年4、5月台灣對美「塑膠、橡膠及其製品
」訂單較去年同期衰退13億元新台幣,「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少新台幣29億元,傳統產業銷
美訂單已顯著萎縮,反映對等關稅衝擊早已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電子、資通訊等外銷主力產業,4、5月對美訂單雖大幅增長,但這
與美國廠商「提前備貨」效應有關,並不代表無風無險;調查報告發現,高科技產業中有逾
四成廠商預估未來營收將明顯下滑,顯示美國關?政策若進一步延伸至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
台灣整體出口結構恐將面臨深層衝擊。
而調查報告也結合多場座談與訪談,歸納出台灣中小企業當前面對的5大結構性挑戰,包括
匯率劇烈波動、工業電價三年累積漲幅66%與綠電資源集中、AI與綠色轉型門檻、缺工與人
才排擠,還有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廠商普遍對中央協助政策缺乏了解,資訊碎片化與
流程繁瑣形成進入障礙。(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袁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