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17歲少年3千萬買房 父母竟免贈與稅
【時報-台北電】17歲少年為何有3千萬買房?一定會靠爸媽吧?怎麼會沒被課贈與稅?網友
一團疑問,退休理財顧問廖嘉紅(R姐)來解惑了,因為父母做對1件事,在兒子7歲時,2人
每年各贈與200多萬,10年後累積近5千萬,完全合法免稅,這比直接送房給兒子好,如果未
來想要賣房,可免去高額房地合一稅。
R姐在臉書「R姐 廖嘉紅-繼承與贈與」表示,「17歲就能自己買房?應該是靠爸媽吧?」
這是許多人看完新聞的第一反應。但真相卻是,這對父母從孩子7歲起,就開始一場10年的精
心布局:
◎每年善用「贈與免稅額」,夫妻各匯約200多萬元到「孩子專戶」。
◎每一筆都誠實申報,依法累積。
◎10年後,帳戶累積了4,000多萬,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在台北買房。
這不是運氣,而是提早規劃的力量:早早開始、每年合法、全部留痕。
長期規劃:稅務有餘裕
很多家庭是等到孩子成年,才想要幫忙買房,但贈與一次大量現金,就會立刻面臨高額稅
負。其實,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是244萬元(2025年標準),夫妻兩人合計488萬元,10年下
來接近5,000萬元。
當國稅局查帳,父母可以理直氣壯:「這些錢都分年申報、依法贈與,都是孩子自己的資
產。」這就是:「讓資產轉移,走在制度上,而不是走在邊緣。」
媽媽用免稅贈與送房,兒子反被課700萬房地合一稅
短期操作:看似聰明,卻潛藏稅務陷阱
然而,有些子女決定要買房,沒有10年可以慢慢累積。此時,若一次拿現金幫孩子買房,
就會被認定為贈與,全額課稅。怎麼辦?有些父母會選擇:
◎先買房,再把「房子」贈與給孩子。
◎用房產的公告現值申報贈與,比市價低很多。
◎一次移轉所有權,節省贈與稅。
但這種方式,看似完美,卻藏著另一個「高稅地雷」!
R姐以過往例子示警,媽媽用免稅贈與送房,兒子反被課700萬房地合一稅!原來是媽媽把
市價3,000萬的房子,以公告現值1,000萬贈與給兒子,夫妻分2年贈與給兒子,省下贈與稅。
結果3年後,兒子因資金需求,將房子以原價3,000萬賣出。
國稅局認定的成本,只有公告現值1,000萬,瞬間產生2,000萬的「帳面獲利」。持有未滿
5年,適用35%房地合一稅率,稅單金額超過700萬元。當初省下的贈與稅,結果全部被補回來
,還多繳幾百萬。
這時候,很多人才會想:「當初省下的贈與稅,好像不值得?」R姐提醒,轉移資產,不只
是數字計算,更是人生規劃。房子送出去之前,不只是「省稅問題」,還要想清楚:
◎會不會短期出售?
◎會不會用來換屋或貸款?
◎如果孩子未來經濟壓力大,怎麼因應?
R姐總結,適合你的做法,不一定是隔壁鄰居的那一套。若能長期規劃、分年贈與現金,未
來由孩子自行購屋,取得成本就是市價,再出售時稅負會較低;若選擇贈與不動產,就要先
盤點「未來持有計畫與出售風險」,避免因短期脫手而損失更多。有遠見的資產規劃,值得
你用10年準備。(新聞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馮恩惠)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相關政策法規和稅率,請以政府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