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陳(沖):搬不走的近鄰 就看彼此如何互處
【時報-台北電】前行政院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指出,中共常委兼副總
理何立峰,七月中旬訪日時,對自民黨幹事長講了一句看似普通卻值玩味的話:中日是搬不
走的近鄰。搬不走的近鄰,可以做正面解釋,也可以做負面看待。遠親不如近鄰說的是前者
,惡鄰纏身不散指的是後者,就看彼此如何互處。
十九世紀中葉,墨西哥引進美國移工開發德克薩斯,結果因德克薩斯意圖獨立,又擬併入
美國,引發美墨戰爭(1846~1848),雙方各折損萬餘人後,美國取得勝利,墨西哥割讓一半
領土(包括現今的德州、加州等七州),只換回象徵性的補償1,825萬美元,從此Manifest De
stiny一辭不脛而走。不過每當川普指責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時,墨國民眾想的恐怕是那塊土地
究竟是誰的?難道鄰居互動只看胳膊粗細?
陳(沖)指出,基於歷史淵源,美墨關係總有一些疙瘩,直到二十世紀後期,為因應歐洲共
同市場的誕生,雷根總統倡議北美共同市場,逐漸促成1994的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自
此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成為領土緊密相連的自由貿易區,共生共榮,三國基於比較利益彼
此均受益不少。但是否從此同床共枕過著幸福的生活?2016年川普初次當選,認定美國榮景
不再,與製造業就業流失同歸咎於自由貿易,強勢要求重啟NAFTA談判,並且於2018年八、九
月分別與加、墨達成新協議,近乎霸凌的手法,鄰里皆印象深刻。此番川普二度掌權,連聲
斥責芳鄰後,上周末連續對墨西哥、加拿大發函祭出30%及35%的對等關稅,視自由貿易協
定於無物,墨西哥恐怕也只能慨歎:搬不走的近鄰。
1969年,由物理學轉經濟學的Jan Tinbergen教授,拿下諾貝爾首屆經濟學獎,其知名的貿
易引力模型,長篇大論,簡單言之,就是「兩經濟體貿易總量,與雙方GDP乘積成正比,與距
離的平方成反比」,換言之,如兩者都是經濟強權、而距離又很近,彼此頻繁貿易應是再自
然不過的事。Tinbergen的說法,無非是為「搬不走的近鄰」做學術的包裝,也間接在半世紀
前預告川普團隊,任何扭曲市場、保護主義、背離自由貿易的舉措,皆非長遠之計。何況是
已有協定的近鄰。
在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前夕,何立峰對日本人談搬不走的近鄰,是否暗指倭寇擾華、日本參
與八國聯軍、甲午戰爭、日軍侵華的斑斑史蹟?還是期待鄰居彼此應強化供應鏈的合作(發揮
Tinbergen效果)?抑或是暗示近鄰合縱是面對美國連橫的最佳策略?
陳(沖)指出,搬不走的近鄰,其實是複合的訊息,而我毋寧相信,言者心中想的是先賢司
馬光在一千年前的名言: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在國際現勢,欺可以是欺騙,也可
以是欺凌。欲成就王道者,對天下皆不可欺騙欺凌;欲成就霸業者,至少不可欺騙欺凌鄰國
,換言之,不論採取合縱還是連橫策略,誠信最重要。對華府如此,對北京也是如此。
陳(沖)指出,許多政治人物說,什麼時代還在講誠信?司馬光在資治通鑑還有一段話:所
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孫彬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