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半導體匯損有多傷?專家:僅2檔能脫身(2-2)
【時報-台北電】不僅台積電有匯損雜音,包括IC設計、製造、封測在內,整體台系半導體供
應鏈都存有普遍性壓力,同樣會面臨營收縮水和毛利率壓力,只是程度因業務模式而異。
陳榮華認為,晶圓代工/IDM尤為敏感,像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等晶圓代工4雄
,由於營收以美元計價,高度依賴出口,加上本地成本占比極高,因此對匯率變動最為敏感
。
至於IC設計公司(Fabless),像是聯發科、瑞昱等,同樣有大量美元營收和台幣成本,主
要是研發人力眾多造成,雖在轉嫁不易下同受衝擊,但因擁有更多海外據點,以及更靈活的
定價策略,較具避險優勢。
日月光、力成等封測廠的情況類似,且在成本結構中,設備折舊、材料等美元計價占比可
能更高,好在本地人力成本占比較晶圓廠略低,敏感度可能略低於頂級晶圓廠,但壓力仍顯
著。
此外,由於台幣升幅遠較日韓高,變相提高台廠以美元計價的產品價格,可能削弱其接單
競爭力,不利與三星、鎧俠、索尼等日韓同業競爭。
台積電直面匯率逆風,後續須追蹤4大觀察重點。
不過,台幣升值有利於台廠進口美元計價的設備、原材料,像是矽片、特殊氣體、光刻膠
、EDA軟體授權費等),能稍微降低部分成本,但通常成本占比低於本地營運成本,雖有好處
,蛋難以完全抵消營收損失。
陳榮華也補充,理論上,台積電可以通過提高美元報價,部分抵消台幣升值的負面影響,
但在當前市場復甦不明的情況下,大幅轉嫁成本可能面臨客戶阻力,或是影響市占率,因此
公司往往會謹慎評估。
此外,台積電本身也有龐大的美元支出,包括:採購ASML光刻機、美日德投資建廠、支付
海外員工薪資、技術授權費等,可望形成自然避險,也就是美元支出因台幣升值而使成本降
低,雖自然對沖可部分抵消美元營收縮水的損失,但頂多覆蓋20~30%的風險缺口,剩餘的70
~80%仍需自行承受。
台積電同時會運用外匯遠期合約等金融衍生工具,進行主動避險,鎖定未來匯率,減少不
確定性,但陳榮華認為,規模和效果有限,且需要支付成本。
簡言之,台幣升值是台積電短期業績的明確逆風,財務影響顯著且可量化,儘管短期盈利
預測因匯率因素顯著下修,但台積電的長期核心競爭力,未受根本性損害,相較匯率的周期
性問題,公司結構性優勢是靠長期價值支撐,有望使表現具一定抗壓性。
但陳榮華提醒,後續須關注4項重點,包括1.台幣是否持續升值;2.台積電季度法說指引,
尤其是毛利率與實際對沖效果、成本控制、定價策略等;3.全球半導體需求,尤其是AI相關
的持續性與強度;4.三星、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在先進製程的進展和定價策略。(2-2)(新聞
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
,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