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股》股東輪番提問 張安平:台泥種樹ing 需要時間成長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泥(1101)今(27)日舉行股東會,會中不少小股東輪番提問,
使得會議進行十分緩慢,股東問題圍繞在股價、股利、營運表現,並希望董事長要加油,董
事長張安平忍不住回應:「我一天工作十五個小時算夠加油嗎?」他說,台泥從水泥營收80
%來自大陸,現在大陸水泥需求量從2016年的人均水泥消費量1.8噸大幅降到2024 的1.3噸,
如果台泥這幾年轉型沒有向外投資的話,現在數字是很難看的。
台泥展示數據顯示,若股東從2016年長期持有股票,包括股息配股到現在為止9年,大概至
少是130%,年平均報酬率是14.4%,台泥認為應該還過得去。如果以現在的美金跟當時的美金
來計算的話,持有總報酬率是156%,年平均報酬率是17.3%。張安平指出若僅從短期股價評估
企業價值,未必能全面反映公司的長線策略與深耕成果。
張安平形容,台泥正處於「種樹」階段,任何新產業皆需時間成長,並以台積電、中鋼等
企業為例,指出這些如今產業領導者亦非一開始便立即獲利。
對於是否將啟動庫藏股機制以穩定市場信心,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回應指出,由於今年3月2
0日公司才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依據金管會法規規定,三個月內不得實施庫藏股,該限制
將於6月20日後解除。屆時若有需要,公司將提交董事會審議是否啟動庫藏股。
在綠能事業發展方面,張安平強調,目前台泥的儲能技術,從EMS到BMS技術全數為自行研
發,這在同業中極為罕見。他也坦言,雖然目前股價未能充分反映新能源事業的貢獻,但台
泥在儲能與綠能領域的實際投入與市佔並不亞於市場上許多高價綠能股,目前股市將台泥視
為水泥公司,卻忽略我們已是台灣在綠能與儲能領域投資最深、量體最大者之一。
針對能元與三元能源科技的發展,張安平表示,目前兩家電池廠皆已具備穩定出貨能力,
且獲得多家國際大型AI伺服器與航空廠商的認證與訂單。他透露,目前每月出貨約為700萬至
800萬顆電池,實際產能可達2000萬顆,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張安平坦言,受到中國大陸電池價格大幅下殺影響,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加劇,目前電池產
品即便品質與效率具優勢,仍難以在價格面競爭。我們的電池效率高、技術穩,雖然價格為
大陸電池的1倍以上,但材料成本全數仰賴進口,使競爭處於不利地位。儘管短期仍在盈虧邊
緣,台泥電池事業體仍努力於新一代電池的驗證、優化製造流程以降低成本,並拓展至AI伺
服器、機器人與航空等高端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