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麗嬰房熄燈 血虧金額、影響人數曝光
【時報-台北電】1971年成立,擁有54年歷史的童裝第一品牌麗嬰房,昨(21)日晚間無預警
重訊,宣布「關廠停廠」,結束台灣自有廠房營運,全數改為委外生產,由於連虧6年營運始
終不見起色,今年首季每股續虧1.04元,加上累虧逾半個股本,在3月被打入全交股後,目前
股價不到5元,不僅3.75萬名股東心淌血,平均年齡高達42歲的1400名員工,未來又該何去何
從,同樣令人憂心。
根據集保中心最新資料顯示,麗嬰房目前仍有3萬7529名股東,而其去(2024)年年報揭露
,至去年3月底止,員工人數共計1408人,平均年齡42歲,平均服務年資10.33年,顯見多數
屬於熟齡的資深員工,未來生計堪憂。
受大陸市場低迷、電商衝擊、少子化等3重衝擊,麗嬰房自2018年起連6年虧損,且虧損幅
度逐年擴大,由每股小虧0.45元,到去年稅後虧損3.92億元,每股虧損4.07元,而今年第1季
營收6.37億元、年減13.56%,單季虧損破億元,每股虧損1.04元。
由於累計虧損6.76億元,超過逾半個股本,每股淨值低於5元,主管機關更考量繼續經營的
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自3月18日起改列全額交割股,震驚各界,但麗嬰房強調,不會放
棄大陸市場。
麗嬰房昨日重訊指出,基於近年「輕資產」營運策略所執行相關決策,為提升生產效率與
改善成本結構,自去年11月關閉桃園廠轉型第3方物流,鑒於去年起已逐步執行全面委外生產
,因此結束自有工廠生產,以便提升營運效益。
據了解,原自有工廠產能利用率約為50%,2023年產量為42.7萬件,2024年逐步減產,全
年量縮至25.7萬件,今年隨在台廠房全關,產能歸零後,將持續影響營收數字,加上對岸持
續閉店,今年營運展望難樂觀。
近年麗嬰房精簡動作頻頻,包括內湖總部售後回租,去年底讓舊廠關閉轉型為物流中心延
續營運效益,以及今年內上海辦公大樓處分案等,用意皆在於改善財務結構,盡快止血。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
負盈虧。(新聞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