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醫療產業遇逆風 入手好時機
【時報-台北電】今年來醫療產業遇到多項市場逆風,包括川普藥價政策、關稅不確定性,加
上產業指標股的表現不一,使得具有剛性需求且較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類股走勢承壓,過去
三個月MSCI全球醫療指數下跌6.9%,不過,投信法人表示,在實質衝擊相對有限、醫療產業
財報亮眼、評價面便宜等利多因子之下,現在反而是進場醫療類股的好時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這波醫療類股承壓,主要來自藥價政策
與關稅不確定衝擊,5月12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內容為有關美國政府擬採取「最惠國藥價政
策」,未來美國藥價將調降50%至90%,終結美國藥價高於其他主要已開發市場國家的現象
。此政策主張將美國處方藥價格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最低藥價掛鉤,以回應國內對高醫療支
出的政治壓力,然而該政策在法律依據、執行機制與國際協調層面都將面臨重大挑戰。
目前美國聯邦補助計畫占整體藥品通路市占率約為11%,最惠國藥價政策若只適用在該計
畫,對藥廠及大型生技公司獲利影響幅度僅約10%至20%,且近期大型製藥廠及生技公司股
價已反應此政策風險。其次,美國實施IRA法案中的藥價已經將藥品價格降低許多,未來即使
實施最惠國藥價政策,未必會針對罕見疾病及距專利權到期仍久的藥品來執行,對整體醫療
產業的影響在可控範圍。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從次產業來看,製藥領域近期因美國藥價改革
政策再度受到關注,但由於政策落實存在法律與執行面挑戰,使短期內對製藥與生技產業的
獲利能力影響有限,而產業整體仍具備一定的成長潛力。
醫保產業方面,隨著政府表明增加醫療補助的資金,醫療保險公司將能維持穩定的運營,
且醫保業受到關稅政策影響的風險相對較低,即使藥品上漲,保險公司仍可透過調整保單內
的條款,有效應對價格變動的挑戰,亦無需過於擔憂。
投信法人認為,目前醫療產業的預估本益比為16倍,低於S&P500指數的21倍、科技產業的
25倍,反映出醫療產業在面對政策風險下,不僅能維持良好獲利能力與基本面,也具有中長
期上漲潛力。(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欣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