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中華J SPACE商用車銷售穩健 關稅問題呼籲這件事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中華(2204)周三召開線上法說會,台灣今年第一季車市下滑顯
著,預估今年各品牌銷量不會太好,而中華有J SPACE加持,助力CMC持續有成長空間,全年
J SPACE銷售目標達1.7萬台,且J SPACE毛利率相對高。MG方面,MG HS、ZS車系陸續復產,
呈現銷售成長趨勢,但復產初期銷售動能有限,後續可望陸續增加。今年第三季亦有ET35電
動商用車量產上市,第四季可望有三菱小型車款上陣。但仍留意關稅問題,中華呼籲,希望
政府朝向延續汰舊換新減免貨物稅的方向來溝通,既能降低美國所提非關稅障礙,也可以避
免進口車不對等競爭對國產車造成衝擊。
因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政策等因素,影響中華第一季財報。中華今年第一季營業收
入79.50億元,年減35.1%;營業毛利11.49億元,年減39.8%;毛利率14%,年減1.1個百分點
。營業淨利1.53億元,減少82.8%,主要是滿足「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及提升公
司長期競爭力的需要,中華與在地協力廠合作提升MG產品在地化比率後陸續復產,及持續投
入資源進行智慧化新能源車關鍵技術及整車研發所致。業外收益轉投資事業受大陸汽車市場
競爭激烈認列收益減少等影響,業外收益同比減少0.68億元。單季EPS降至1.15元,創下9個
季度低檔。
福建奔馳方面,原先今年銷售展望即小幅衰退,雖然目標尚無調整,但預估達成率會降低
些;從福建奔馳第一季整體台數下降不少,單季營收年減一半,中華轉投資獲利認列跟隨減
少。
汽車市場概況,台灣小車市場總銷量今年第一季9.8萬台,年減11.2%;國產車總銷售台數
5.0萬台,年減15.5%。中華單季表現上,由於多元品牌銷售量因應政策調整而減少,致中華
銷售台數年減31.8%,不過影響慢慢改善,加上受惠於新車上市,首季內銷提車(含代工)實績
1.2萬台,台數季增35.2%,其中自主品牌領牌市占率年成長1.6%,展現公司的韌性與競爭力
。
台灣今年第一季車市下滑顯著,預估今年各品牌銷量不會太好,而中華有J SPACE加持,助
力CMC持續有成長空間。進一步針對車市狀況,中華提到,美國新關稅對汽車影響,目前還在
雙方政府協商階段,存有不確定性,希望政府朝向延續汰舊換新減免貨物稅的方向來溝通,
既能降低美國所提非關稅障礙,也可以避免進口車不對等競爭對國產車造成衝擊。
中華新上市J SPACE,為都市與商務雙適配,達商用車乘用化前景,擴增輕商市場版圖,上
市後訂單數量穩定超越競品,今年4月總市場車款銷售排名,CMC J SPACE領牌1686台,位居
總市場第二名;全年J SPACE銷售目標達1.7萬台。
中華J SPACE優異產品力及MG陸續復產帶動公司銷售氣勢,儘管去年銷售量受在地化政策調
整而不如預期,但得益於全新推出的J SPACE獲得市場肯定,且MG HS、ZS車系陸續復產,中
華銷售量與去年第四季相較,呈現成長趨勢,今年起呈現反轉局面,可望持續延續。
針對MG的HS、ZS車系皆已達到自製率標準門檻,但MG銷量尚未跟上,並未回到以往千台以
上水準,中華也提到,先前大量訂單,平均訂單相對高,使得未交貨訂單累積在手,推升交
車數量,然預估每月訂單實力約千台,而今年恢復生產,但中斷時間長,後續將陸續增加,
但又逢總經、關稅等不確定因素仍多。不過MG為中華重點多元車款重要一環,後續持續努力
,並配合國產化政策要求。
MG、J space毛利率方面,因MG受到在地化政策,又須維持產品定價競爭力,中華吸收國產
化材料提升,使得毛利下降;而J space毛利率則相對MG高許多。
開啟智慧交通,中華自駕隊列技術與國家產業政策接軌,將在5月完成沙盒實驗的道路測試
,與ARTC合作自主研發L4隊列自駕系統,並應用所研發技術於ET35 L2 ADAS駕駛輔助系統。
中華也說明,ET35電動商用車預計第三季量產上市,但純電車仍需投入時間與努力,今年
貢獻度、銷量估值尚未明確預估。今年除ET35外,中華今年新車推出計畫,亦還有多元品牌
新車推動,其中三菱小型車款預計今年完成量產準備,預計今年末、明年初間上市。中華自
主品牌占比(含代工品牌),今年目標比重一半。
最後配息政策,中華過去幾年維持50-60%之間,原則上今年配息政策將接近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