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因應美國關稅衝擊 農業部爭取降稅:藉此調整全球市場布局
【時報-台北電】為因應美國關稅衝擊,我國積極推動各項策略避免產業受過多影響,農業部
長陳駿季20日在訪談節目中提到,台灣輸美農產約有469項,平均關稅約5%,但一口氣調升
至32%,原先利潤將全數消失,其中蝴蝶蘭、茶葉、毛豆、台灣鯛、鬼頭刀、鱸魚6大項影響
較為顯著,遂談判團隊將積極爭取關稅回到調降,此外也將藉此調整全球布局,比較競爭國
關稅高低,尋找能夠開拓、競爭的市場。
陳駿季說明,美方關稅雖提高至32%,但有90天的暫緩期,目前暫時以10%徵收,而我國
談判立場「0關稅談起」,係期盼藉由「雙贏策略」爭取降稅空間,其中也會考慮到不同產業
的特質,例如農業因攸關糧食安全,遂不可能全面開放,將秉持三大原則包括守護糧食安全
、維持產業競爭力、保障農民權益,進行談判,期許讓農產關稅重回既有稅率、維護農民權
益。
陳駿季強調,針對農業的保護,政府已編列180億的預算,並將用於三大方向,一是提供利
率優惠的金融支持,協助農民短期資金周轉;二是加強外銷通路與市場多元開拓,包括轉向
日本等高端市場;三是補強冷鏈基礎設施,強化供應鏈穩定性,而這180億係針對目前「10%
」關稅所訂,若未來關稅提高,金額也將有所調整。
陳駿季表示,本次關稅談判也將比較主要競爭國關稅,倘若競爭國關稅高於我國,那就可
藉此攻佔更多市場,也將進行更多全球市場布局,例如日本同樣為我國主要市場,但各國可
能因美國關稅政策,而轉為銷往日本,那台灣就必須藉此機會做好防守,站穩日本市場市佔
率。
至於是否會重回大陸市場,陳駿季提到,大陸屬「高風險市場」,受很多政次操作影響,
且過往很多經驗都呈現養套殺模式,例如我國某農產大量至大陸栽種後,卻突然用各種不合
理藉口停止我們出口,但特定政治人物過去後,卻又突然允許出口,顯然背後具有政治考量
、不符合國際規範,那這樣的市場對於我國來說不確定性過高,因此還是會選擇開拓更多高
端市場,穩定農產持續外銷。(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賀培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