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週邊》研華訂單續強但罩關稅陰霾 外資砍價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研華(2395)4月BB ratio仍高於1.1,訂單量能維持穩健,強勁
訂單需求主要來自北美,產業以醫療、半導體設備、自動化機器人等為主。美系外資預估,
研華年度營收可望成長2成,若關稅不確定性擴大,尤其留意下半年狀況,則下修成長率至1
5%。未來更可望順應長期物聯網、邊緣AI應用趨勢,但考慮近期關稅動蕩情緒,五家外資將
目標價下調,三家價格區間在360-400元;歐系外資也將目標價從491元下調至453元;港系更
大調從485元修至395元。兩家本土法人也從5字頭目標價下調至450元以下。
研華訂單助力營運穩健,4月份訂單出貨比(B/B)保持在1.1以上,來自美國和中國的訂單量
強勁,其中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的醫療保健領域,以及中國的能源領域。然關稅等不確定因
素,研華對BB值下半年評估仍為時過早。
研華單季財測,營收預估在5.3億-5.5億美元區間,季增低個位數、年增雙位數。毛利率3
9%-41%,營益率16%-18%。半導體設備、醫療保健和自主機器人等領域自去年以來一直表現強
勁,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將保持良好態勢;歐洲遊戲行業的需求亦不斷增長;美國和日本的影
音應用程式也在增長,皆對今年第二季營運有利。研華整體訂單量能維持穩健,顯示前景不
俗,美系外資預估,研華年度營收可望成長2成,若關稅不確定性擴大,尤其留意下半年狀況
,則下修成長率至15%。
關稅議題,研華進一步提到,關稅影響可控,研華31%的收入來自北美,93%的美國訂單在
台灣製造,暫緩90天,故今年第二季影響有限。在美國訂單中,40%是EXW(工廠交貨價,Ex
Works)訂單,意味著客戶需要支付關稅,另外60%正在與買家協商。研華估計,在最壞的情況
下,毛利率今年恐影響0.4個百分點。
研華產能擴張計畫進行中,目前初估擬在2028-2032年在東南亞或美國擴建SMT生產線,擴
建後預計台灣產量為36%、中國為36%、日本為10%、新工廠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