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3月製造業轉衰 關稅及貿易戰恐壓抑復甦力道
【時報-台北電】台經院公布,3月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114年2月修正後之16.66分,減少
4.54分至114年3月之12.12分,燈號由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為
114年以來第二個黃藍燈。
隨著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已造成全球貿易風險升溫,雖然歐盟工業信心指數回升及中國PM
I指數較上月數值增加,然美國及日本製造業PMI指標皆較上月數值下滑,且處於緊縮區間,
顯示全球製造業前景仍呈分歧。
台經院指出,國內製造業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等商機持續,資通及電子零組件等需求仍
旺,及客戶因美國關稅變數提前拉貨,進出口、製造業生產指數與外銷訂單年增率仍呈雙位
數成長,惟春節干擾因素退去,漲幅已較上月數值明顯縮小,影響需求及原物料投入等指標
表現。國內股市受美國關稅政策迭起,關稅壁壘風險升溫,台股出現賣壓下挫,加上台經院
廠商調查顯示,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的業者比例較上月數值增加,拖累經營環境面指標。
展望未來,隨著貿易不確定性風險增加,恐衝擊企業投資信心與供應鏈布局,會制約國內
產業復甦力道,像美國擬加徵半導體關稅及限制高階晶片出口中國等,將對高度依賴AI應用
需求的台灣產業構成新的挑戰。
另一方面,儘管美國暫緩對等關稅90天並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統一改採徵收10%關稅稅
率,此讓美國整體關稅稅率超過1930年代水準。目前約70多國要與美國協商降低關稅,如何
在短期間內達成共識,已成為未來的重要考驗。
美中間關稅抗衡近乎形成兩國貿易禁運,加上對等關稅可能危及中國以東南亞作為轉口、
洗產地的中介,削弱中國對其出口,同時中國內部可能因貿易戰出現生產過剩,部分商品價
格走軟,加大通縮壓力,也促使中低階製造業外移,不利中國產業、經濟表現,進而影響我
國製造業對中國出口。因此,美中間關稅變數、美國擬加徵半導體關稅及美中兩國未來經濟
表現等皆攸關台灣製造業表現,須持續觀察其變化。(編輯:沈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