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創新板鬆綁見成效 1月日均量較去年Q4增一倍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立法院財委會今天赴證交所進行業務考察創新板情況,金管會
主委彭金隆表示,台灣創新板2021年開板,但有對投資人限制,交易不對稱造成交易量低,
也只有30萬人開戶能交易,但創新板意義是為台灣資本市場帶來創新動能,因此必須活化創
新板動能,將投資人資格逐步放寬到鬆綁,同時必須更嚴格審查及有配套措施。證交所總經
理李愛玲指出,今年1月6日鬆綁以來,到目前創新板日均量已經是去年第四季日均量的一倍
以上,因為要簽署風險預告書,所以預期後續成交量還會持續提升。
李愛玲指出,證交所統計資料顯示,先前三家創新板轉一般板交易後,成交量增加四到五
倍,為活化動能,1月6日創新板放寬到1300萬人都可以交易,統計1月跟去年第四季日均量1
50萬股相比,現在提升一倍到200~300萬股,由於要先簽署風險預告書,相信交易量會持續提
升,更能強化吸引外國公司來台上市的功能。
立委賴士葆認為,創新板來自於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現在跟上市櫃差別只有一些,並
沒有特別了不起地方。彭金隆指出,香港、新加坡、紐約、東京、倫敦等不同金融中心有不
同利基點,任何一個資產管理中心,必須有資產來管理,而人、錢、機構、商品都是誘因,
台灣必須有工具才能留人,創新板只是其中一個工具,目的希望有更多財富留在台灣、投資
台灣。
李愛玲表示,興櫃市場類似預備市場,而創新板是要有創新性審查,面向要留住國內優質
公司,避免往海外掛牌,創新板嚴謹審查制度與興櫃不同,這是創新板有別於其他板塊地方
。雖然資訊揭露跟上市櫃一樣,但無獲利公司每年還要揭露提升價值作法及資訊,及一年兩
次法說會,希望讓優質公司聚焦板塊掛牌。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補充指出,疫情後產業發展
變化大,上市電子集團有很多朝新經濟產業發展,台灣資本市場雖然是多層次市場,有興櫃
、櫃買市場、創新板、集中市場等,但創新板審查嚴格,質為上量為輔,今年希望有15家創
新板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