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歷來表現最差!美股為何有9月魔咒?專家看法一次搞懂
【時報-台北電】投資人常聽到「9月魔咒」,而台股9月也以大跌展開序幕,更讓投資人擔心
股市是否真的要反轉。法人表示,根據歷史數據統計,標普500指數在9月平均報酬率確實為
負,也真的一年中表現最差的月份,但主要是許多基金經理人大多在此時進行投組調整、稅
務規劃,以及夏季後的資金重新配置,而散戶投資人也因慣性會在此時獲利了結,帶來額外
賣壓所致。對於長期投資人而言,回檔反而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尤其目前科技股估值仍不
算貴,且大型科技龍頭企業仍是AI革命下的最大受惠者,建議可透過買進追蹤Nasdaq 100指
數的ETF,掌握科技產業的長期成長紅利。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根據高盛統計顯示,自1928年至今,標普500在9月的平均報酬率為1.
17%,是所有月份中表現最差的一個,且9月上漲機率不到45%,確實驗證了9月偏弱的季節性
現象。
然而,中國信託投信也歸納幾個9月股市表現疲弱的因素,包含基金季度與年度的投組調整
。許多基金經理人會在此時「汰弱留強」,以便在季報與年報中優化持倉與績效表現。另外
部分投資人基於稅賦考量,接近年底時會陸續賣出虧損股票實現資本損失以抵稅。最後,9月
股市表現較弱也可能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投資人基於過往經驗認為9月股市下跌機率
高,因此提前調節部位賣出股票,降低曝險,卻也加劇市場賣壓,加上此時適逢企業發布財
報空窗期,都成為9月股市表現不佳的可能因素。
不過,對長期投資人而言,這反而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王
建武表示,市場的季節性疲弱多半屬於短期現象,而美股長期走勢依舊由企業獲利與科技創
新所驅動。從歷史經驗來看,9月過後的年終行情往往更具爆發力,投資人在低檔逢低承接,
不僅能降低進場成本,也有機會參與年底至隔年初的反彈行情。
王建武表示,美國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維持高檔,包含微軟、谷歌、臉書均維持或增加資本
支出,亞馬遜上半年資本支出為500億美元,預計下半年將增至600億美元,顯示AI與雲端相
關投資持續擴張。另觀察標普500指數各產業中,資訊科技有55%營收來自非美國市場,憑藉
其高度國際化布局,投資美股更能掌握多元市場機會並分散風險。
此外,王建武指出,以美國主要科技股指數那斯達克(NDX)為例,目前本益比約27.1倍,
雖高於5年平均值25.6倍,但仍落在平均值的一個標準差範圍內,相對標普500指數已突破一
個標準差,顯示科技股雖然評價偏高,但仍屬合理區間。綜觀在台灣掛牌的美股ETF中,考量
目前科技股評價相對大盤便宜,以美國四大指數來說,較推薦追蹤Nasdaq 100指數相關的ET
F如富邦Nasdaq(00662)、中信Nasdaq(009800)。
根據指數結構,Nasdaq 100前三大產業分別為資訊科技(52%)、通訊服務(15%)、循環
消費(13%),正是推動美股長期成長的核心動能,且其涵蓋蘋果、微軟、輝達等龍頭企業,
具備高成長性與產業代表性。
王建武說,雖然9月在歷史上往往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但對有耐心的投資人而言,正是
低檔布局的契機。透過定期定額或逢低加碼追蹤Nasdaq 100指數的美股市值型ETF,不僅能有
效分散季節性波動風險,更有機會在下一波多頭行情中掌握科技產業的長期成長紅利。(新
聞來源:工商即時 楊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