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淹水風險評估 公股銀:免驚
【時報-台北電】隨著氣候變遷,極端降雨頻繁發生,颱風強度及其帶來的降雨量也逐漸增加
,公股銀行對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全面針對淹水風險進行情境分析,認為在
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增加時,未來於高風險淹水區域的營運據點、投資性不動產可能受損,
但評估整體影響有限。
據土地銀行最新2024年度TCFD報告書,模擬在2041年~2060年間最極端情境下,位於高淹
水風險地區的國內營業據點共有34家分行,占整體營業據點比重22.82%,自有不動產位處高
淹水風險地區的帳面價值則占自有不動產總帳面價值的13.99%。
土銀試算,國內營業據點因強降雨淹水造成的營業損失約為200萬元,僅占稅前盈餘的0.0
1%;自有不動產位於強降雨淹水下潛在的財務影響約為7,000萬元,占稅前盈餘的0.37%。
合庫銀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最極端情境下,自有行舍營運據點位於高淹水風險區域的數量
占比為24.84%,建物價值減損金額占比為57.59%。進一步量化淹水所造成的潛在損失,推
估2050年時,潛在營運損失金額最高為62.52萬元,對整體營運影響程度有限。若以近年因淹
水造成的修繕成本扣除保險理賠後實際成本3.5萬元估算,每年投入成本約為52.5萬元。
第一銀行就國內自有、租賃資產進行淹水可能造成的設備損失進行評估,包含國內北、中
、南、東部共200個實體點,於2050年極端情境下,資產毀損修復成本加總共2,109萬元,當
中又以南部資產毀損修復成本占比49.2%最高,其次是北部35.3%。
臺灣銀行指出,若2036年~2065年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暴雨等增加,可能使臺銀自有與
租賃營運據點、投資性不動產遭受風災、土石流、淹水等,造成財務損失或營運被迫中斷。
(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呂欣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