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追台積不如抱緊海公公?專家給看法
【時報-台北電】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傳出近日悄悄訪台,密會鴻海、台積電等2大供應鏈,
除與鴻海討論美國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的合作細節,也和台積電接洽自
家AI晶片投片等重要議題。
專家分析,鴻海與台積電是AI大浪下的兩大受惠者,其中台積電適合追求長期穩健成長的
投資者,雖技術領先是護城河,但需關注地緣政治動向;鴻海則適合看好AI硬體組裝與整合
機會的投資人,關鍵在於獲利能否隨營收規模同步提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預測,未來AI將貢獻全球GDP的55%至65%,資深分析師陳榮華以星際之
門為例,核心邏輯是將計算能力塑造為未來經濟的基礎設施,以支撐一個由高度自主的AI代
理(Agentic AI)驅動的全新經濟形態。
與僅能回應指令的傳統AI不同,Agentic AI能主動感知環境、自主決策、執行複雜計畫並
持續學習,因而需要龐大算力,如同人類擁有一個不知疲倦的個人專屬助理,能在你睡覺時
處理工作、管理財務、協調日程,真正實現「永遠線上,持續工作」,但倫理和責任劃分問
題尚待解決。
儘管與輝達深度合作,OpenAI仍未放棄自研AI晶片,以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度,而為
構建龐大的算力基礎設施,OpenAI現金流壓力山大,也上調2029年的資本支出至1150億美元
。
陳榮華認為,隨OpenAI、輝達陸續砸重本,短期看來是商業卡位,但長期則是為一場場圍
繞未來生產力和經濟形態的深層布局,其中台積電、鴻海則是AI浪潮下的兩大要角,個別分
析如下:
▲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產能持續擴充,掌握AI算力核心,3大優勢包括:1.擁技術護城
河,2nm/A16製程領先全球,產能持續上修;2.定價能力強,3奈米產能吃緊,預期明年漲價
5%;3.客戶黏著高,輝達未來架構將採用A16製程。
台積電前財務長曾分析,美國廠的生產成本可能僅比台灣高出5~7%,遠低於市場擔憂的30
~50%,有助緩解市場對海外擴廠侵蝕利潤的疑慮。
在潛在風險方面,陳榮華指出,台積電如何在護城河與地緣政治間取得平衡是一大關鍵,
尤其美國川普政府除對等關稅,擬推行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的新規則,長期可能影響台
灣的產能比重,但要將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移出台灣難度高,「幾乎不可能實現」。
▲鴻海:AI伺服器營收2年複合成長率超過70%的最大受惠者,核心優勢有3,包括:1.輝達
、微軟、甲骨文訂單能見度無虞;2.市佔持續擴張,有機會成為Meta GB300第二供應商,打
入Google供應鏈;3.CSP潛力驚人,雲端服務商市場市佔率目標達50%。
鴻海在AI伺服器組裝領域穩居領先地位,成功抓住輝達GB200/300等新一代產品帶來的機遇
,市場預期市占率可望提升至5成,除代表從代工轉型AI伺服器的關鍵躍升,也是支撐營收翻
倍的成長引擎。
潛在風險則是伺服器組裝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如何在高成長的同時,優化獲利結構,是公
司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陳榮華不忘提醒,台積電護國神山的地位如同雙面刃,1家公司佔據台股總市值高達40.86
%,固然顯示強大的競爭力,但也意味著台股表現與台灣經濟成長,與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興
衰高度綁定,存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潛在風險。
總結來看,台積電適合追求長期穩健成長的投資者,技術領先地位和寬廣的護城河是最大
的看點,但需持續關注地緣政治動向;鴻海則適合看好AI硬體組裝與整合機會的投資人,關
鍵在於能否將營收成長,實質轉化為獲利提升。(新聞來源:旺得富理財網 李宗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
,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