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台船新董亮相:導入智慧船廠 2026年拚獲利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台船(2208)董事長陳政宏表示,台船持續多角化布局,但還是
會集中在擅長造船本業(商船、軍艦),目前也持續導入智慧船廠,提升生產效率也因應少
子化衝擊。總經理蔡坤宗表示,台船在手訂單2000億元,訂單能見度到2030年第二季,目標
明年轉為獲利。
陳政宏今天是擔任董事長後首次面對媒體,他指出,過去商船零件部分有紅色供應鏈的風
險,需要轉移到其他地區,技術難度不高,而軍事需求在非紅供應鏈會加速調整。在技術創
新部分,面臨AI、少子化趨勢會,台船加快加深導入智慧船廠,來減少人力需求、改善工作
環境及提升技術層次,也能吸引到年輕人就業。
陳政宏表示,國艦國造是國家重大工作,在品質及安全沒有疑慮下儘早完成,後續艦會持
續努力提升產量。但是新產品出來在設計及建造期間需要學習空間,仍會犯些小錯誤,後續
艦會持續修正優化。
台船明天國防展展出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陳政宏指出,雖然無人船單價成本高,但
是值得,烏克蘭戰爭經驗來看無人船相當厲害,不過就海象來看,黑海相對平靜,一年70~
80%海況在三級以下,台海剛好顛倒,因此,台船採用獨特的三體船體設計,以提高在惡劣
海況下的穩定性和適航性,模組化後可開發出各種系列產品,也可以用於消防救災救難使用
。
蔡坤宗則指出,台船前8月虧損25億元,主要有一半來自於匯率因素。目前在手訂單有200
0億元,待執行訂單約1300億元,訂單能見度到2030年第二季,營業額希望以一年300~350億
元為目標,明年營運績效力拚轉正。
在生產規畫上,蔡坤宗表示,一條主線主要生產潛艦,第一艘原型艦完工後,後續供應建
造七艘潛艦所需;第二條主線建造商船為主,一年生產4到5艘大型貨櫃輪及散裝輪;第三條
產線,包括高雄及基隆廠一條主線,留給建造海軍或海巡船舶所需,另外,持續爭取無人艇
1320艘、180億元的訂單機會,以及6000噸大型巡防艦等標案。